有一本书,讲述一个16岁少年,被学校开除,流浪三天的故事。
却深受大中学生喜爱,也被家长和教师视为“必读教材”。
这本书是塞林格的代表作——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。
主人公霍尔顿被退学,在纽约流浪,虽厌恶成人世界的虚伪,却怀念孩子的纯真。
他的愤怒和焦虑,代表了一代又一代少年的心声。
这本书因此被誉为“不朽的青春文学经典”,成为理解当代青少年的重要窗口,而霍尔顿也被视为迷人的新英雄。
我精选书中六句话,读懂或能助年轻人在困境中摆脱内耗。
01
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平凡的人,不得不一边想放弃又一边拼命抓牢现在的生活。
从小到大,总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充斥在我们耳边,要努力学习,成为爸妈的骄傲;要勤奋跳舞,站在国际最高的舞台上;要努力工作,成为职场精英。
可是,我们大多数人,努力过、奋斗过,可还是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平凡的存在。
霍尔顿是一个16岁的少年,他是一个完全的理想主义者,他厌恶这个世界的虚伪,成人丑陋的嘴脸,想成为“麦田的守望者”,守护纯洁的心灵。
可是,经历过校外三天的流浪生活,看到妹妹天真无邪的笑容,最终放弃了去西部的愿望,选择陪在妹妹身边。
这让我想起年少时的我,父母远在北京打工,我成了留守儿童,那时也没有手机,爸爸妈妈一个月才打一次电话,打电话就问成绩怎么样。
这样的父母让我烦,觉得他们只知道一味地赚钱,从来没有关心过我的生活与情感,那时候的我特别鄙夷钱,觉得钱和纸一样,谁都可以挣。
直到我工作了,成了家,有了孩子,才明白一个月3000的工资是那么的难赚,想给孩子想要的生活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,也终于明白父母的不易。
三毛说
“我是一个普通人,我平凡的长大,做过一般年轻人都做过的傻事。”
作家罗伯特·泽塔勒在《原野上》一书中,细腻地描绘了墓地中长眠的29位逝者各自独特而丰富的人生轨迹。
这些角色,或曾感受孤独的侵袭,或曾在黑暗中颤栗,他们如同我们每一个人,都有脆弱和迷茫的时刻,也都难以避免地会犯错。
他们不懈地奋斗,努力追求非凡,但无论如何挣扎与努力,最终还成了一个平凡的人。
然而,正是这种平凡,构筑了每个人独一无二且充满意义的人生。
电视剧《我的阿勒泰》中老婆婆说:在颠簸的生活,也要闪亮的过。
路遥在《平凡的世界》里写到:
“普通不等于庸俗,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的人,但它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。”
所以,无论生活给我们带来多少困难和挑战,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它。
我们是平凡的人,但我们有着不平凡的梦想和追求。只要我们心中有光,就能照亮前行的路。
02
我们都会经历那个叛逆、幼稚且天真的阶段,然后被现实磨平棱角,变成现在这个有点世故的我们。
谁没有年少轻狂,谁没有曾经,谁没有过爱情,谁没有过梦想,谁不是在追求,谁不是在渴望?
谁没有过青春呢?谁没有吹过牛批呢?谁曾经不是那个眼里藐视一切的少年?
年少的我们总是那么的骄傲、倔强、怼天怼地,觉得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。
但生活总会用它的方式,给我们上一堂现实的课。当我们一次次碰壁,一次次跌倒,我们才明白,现实远比想象中复杂。
曾经的理想主义,逐渐被残酷的现实磨灭,我们开始学会权衡,开始变得世故。
余秋雨说
“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。”
的确,经历了现实的磨砺,我们变得更加成熟、更加世故。
我们学会了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求生存,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,如何在规则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。
但是,青春不仅仅是一个年龄,更应该是一种心理状态。
赛·厄尔曼在《在八十岁的顶峰上》写到:
“青春不是指生命的某个时期,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。”
成长,就是从天真到世故的转变,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走的路。
但我们的内心,仍应保持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。
正如海明威所说:
“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,但到后来,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。”
所以,人到了成熟之年,应能摆脱轻浮,锻炼出稳定的理智。不管幸与不幸,都能奋发有为。
03
记住该记住的,忘记该忘记的。改变能改变的,接受不能改变的。
霍尔顿·考尔菲德,这个在成年人看来有点“坏”的孩子,总是格格不入。
他的父母费尽心思把他送进了名声在外的潘西中学,但他对学校和同学们都深感厌恶,遭到中学四次退学。
但是就是这样的学生,也有尊敬的老师就是:安东里尼。
在霍尔顿离开学校前,安东里尼对他说:
“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,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。”
书中的安东里尼老师表面上看起来家庭和睦美满,但实际上,他和妻子的恩爱模样只是为了掩盖他真正的性取向罢了。
霍尔顿原本打算去西部闯荡,想在那边盖间小屋,当个聋哑的加油工。
但当他最疼爱的妹妹菲芘拖着行李箱找到他,说想一起走时,他心软了。
为了让菲芘开心,他带她去了动物园、游乐场,看到菲芘在旋转木马上笑得那么甜,他决定不走了,留下来陪妹妹。
既然无法改变,那就坦然接受。
霍尔顿虽然没有成功去西部,但是他与现实的自己和解了,他所守护的不再是遥远的西部金色的麦田,而是心灵上的这片麦田。
生活就是如此,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。这时,我们要学会接受,不要过于执着。
无谓的抗争只会让我们更加疲惫,而接受现实则能让我们心境宁静,从容面对生活的起伏。
人生啊,就是用心去铭记、去遗忘、去改变、去接受......
04
一个人不成熟的标志是为了一个理由而轰轰烈烈的死去,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为了一个理由谦恭的活下去。
安东里尼对霍尔顿说了一句话,这那句话深深地揭示了这个世界的真实与残酷。
离校的第一天晚上,霍尔顿在一家小旅馆里看到了各种大人的生活,那种繁华却让他觉得震惊和反感。
但是他害怕回家,怕父母打他。所以,第二天,他继续在街上闲逛,玩耍,喝酒,直至大醉。
纽约游荡三天,霍尔顿心里很苦闷,他似乎在寻找什么,却又找不到方向。
他希望能有人懂他,给他一些指引,但没人能给他答案。
他梦想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。一大群孩子在广阔的麦田中嬉戏,周围没有一个大人。
他的任务就是守在那里,留意着每一个孩子。如果有孩子不小心跑向悬崖,他就会立刻冲过去救他们。
可是他又想到,倘若自己不满现实,而选择去西部做一个又聋又哑的加油工人。那么等妹妹长大后又能怎样呢?和他一样逃离现实去做一个又聋又哑的工人?
最后为了妹妹,他选了留了下来,回归人生的赛道,与自己和解,与世界和解,直面现实的残酷,这也是成熟的标志。
卡耐基说
“个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应该是敢于承担责任。我们生活于世,就要面对生命中的许多责任。”
人这一辈子啊,总是要做很多选择,比如学啥、找谁做伴侣、干啥工作。同时呢,还得扛起各种责任,像养孩子、照顾父母这些。
但这不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嘛,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走的人生路啊。
05
我们只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小粒尘埃,不需要苦恼自己为什么改变不了这个世界,这样你就会活得更加怡然自得。
很多时候,我们苦恼自己力量微薄,改变不了这个世界。但其实,这世界不需要我们去改变,它自有它的运行规律。
毛姆说
“我们只是世界上的一粒尘埃,长河里的一滴水。所以不要害怕大胆地去做,没有人在乎。即使有人在乎,人也什么都不是。”
生活中,我们常对周围太敏感,老担心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。
比如我,总是怕别人盯着我,所以放不开手脚,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,这样反而没了自信。
其实,我们不必活在恐惧里,也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。
霍尔顿心地善良,担忧湖里的鸭子如何过冬,会因街头女孩的歌声而振奋,看到不公会难过,即便囊中羞涩也愿助人。
他虽反感现实的混乱、虚假,但无法改变便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这个世界,不沉沦、不抱怨,充满希望。
杨绛先生说
“我们曾经渴望命运的潮汐,最后却发现,人生最美的地方就是内心的平静与安宁。我们曾经期盼着顺服这个世界。表面上,却是内心的平静。最终我们觉得世界是我们的,与别人无关。”
既然这样,我们就该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,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。
记住,人是为自己活的,不是为别人。
06
不要与一个傻瓜争辩,否则别人会搞不清谁是傻瓜。
生活中我们常听说一句话,“如果狗咬你,你回去咬狗吗?”
话糙理不错,有时人们真是奇怪,常为无意义的事争执不下,只为让他人认同自己,结果常闹得不欢而散。
其实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背景,看待问题当然不同。争论谁对谁错,真的没必要。
你争我辩,只会让对方更来劲,就像路边的狗对你叫,你回应它就叫得更凶。吵赢了又如何?冷静想想,真不值得。
《天道》里,丁元英吃早餐的一个小插曲让人印象深刻。他吃完早餐被老板娘误会没付钱,他并没争辩,而是直接再付一次。
这样既省时省力,又不影响心情,更不去纠结老板娘的意图。这种做法,真是既明智又高效。
查理·芒格说
“不要同一头猪摔跤,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,而对方却乐此不疲。”
记住,不争不辩是智慧,不闻不见是自在。
写作最后
小时候总盼着长大,能自己做主。
可真的长大了,工作了,却开始排斥成年人的世界。觉得它虚伪、客套,不想成为那种人。
为了心里的执着,吃了不少亏,受了不少罪。但为了生活过得更好点,最后还是得妥协。
这或许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吧。
真正的成熟,是为了爱和纯真,愿意卑贱地活着,全力守护那些重要的人和事。
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,无论世界多么复杂,都要守护那片纯良。